第6讲 但以理书8章小角喻言
我举目观看,见有双角的公绵羊站在河边…..我正思想的时候,见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沾尘。….
这山羊两眼当中有一非常的角。这山羊极其自高自大,正强盛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原文作“风”)长出四个非常的角来。 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 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 并且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 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它。它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你所看见双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希腊”原文作“雅完”。下同);两眼当中的大角就是头一王。 至于那折断了的角,在其根上又长出四角,这四角就是四国,必从这国里兴起来,只是权势都不及他。(但8:3,8-12,20-22)
但以理书8章又预言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和后来的公山羊就是希腊王。从公山羊希腊的四角,也就是分裂出来的四个国家中,长出的小角。这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发展,也就是来自荣美之地以色列的西北方向,指向的分裂后希腊四国的罗马半岛。这个小角的起源地和但以理书7章中的从分裂后的罗马帝国兴起的小角教皇权是一致的,所以8章的小角是继续对教皇权的预言。
8章用了公绵羊和公山羊作比喻,这两种动物在圣经旧约律法中是特别用来祭祀的,所以8章中对小角教皇权特别针对宗教性的预言。
但以理书8章特别对小角教皇权的宗教特征和活动做了预言,可以和7章中预言对比:
但以理书7章 小角 | 但以理书8章 小角 |
与圣民争战,胜了他们 | 它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 |
向至高者说夸大的话 | 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 |
必想改变节期和律法 | 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 |
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 | 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它 |
通过对比可以知道,罗马帝国和教皇罗马在宗教特征是一致的,这也可以让我们更直接的获得关于教皇权宗教性的详细信息。
1. 废除新约节期
并且它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
我听见有一位圣者说话,又有一位圣者问那说话的圣者说:“这除掉常献的燔祭和施行毁坏的罪过,将圣所与军旅(或作“以色列的军”)践踏的异象,要到几时才应验呢?”(但以理书8:11,13)
“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这里的“君”指的是上帝。 这里特别预言了教皇权要除掉了“常献给上帝的燔祭”。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 “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说:‘献给我的供物,就是献给我作馨香火祭的食物,你们要按日期献给我’; 又要对他们说:你们要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就是没有残疾、一岁的公羊羔,每日两只,作为常献的燔祭。 早晨要献一只,黄昏的时候要献一只;(民28:1-4)
根据旧约《民数记》的记录,“常献的燔祭”是旧约摩西律法规定的每天早晚两次的杀羊献燔祭活动。
“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和下文的“将圣所与军旅(或作“以色列的军”)践踏(但8:13)”对应,字面意思是除掉以色列人在圣所的日常献祭活动。
但是这个预言的对象应该与但以理书7章中的“必折磨至高者的圣民”和“与圣民争战,胜了他们”保持一致,预言中的圣民是指新约教会的信徒,而不是指肉身的以色列人。所以“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应该按照比喻性的含义,解释为“除掉新约教会信徒的日常献祭活动”。
新约教会信徒也有献祭活动吗?当然有!
耶稣曾教导撒玛利亚的妇人关于礼拜的真理。耶稣说“你们拜父,也不在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约4:21)”,是在说要废除礼拜固定地点的规定。因为礼拜的方式变了,不用在去固定有祭坛的地点杀羊献祭了,而是用心灵和诚实敬拜就可以了(约4:22)。
但是,耶稣并没有说废除了节期的规定。新约圣经记录了耶稣遵守安息日(路4:16),逾越节(太26:18)和住棚节(约7:2,10),也记录了使徒们遵守安息日(徒17:2),逾越节(林前5:7,8)、除酵节(徒20:6)、复活节(徒20:7)和五旬节(徒2:1)。
新约教会信徒的日常献祭活动,指的就是按照耶稣和使徒的榜样遵守的新约节期。小角教皇权要“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的预言,就是指要废除教会所遵守的新约节期。 教皇权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亚宗教会议上,废除了新约逾越节,之后又引入了一系列罗马太阳神教的节期风俗到教会之中。
2. 引入太阳神教节期风俗
这四国末时,犯法的人罪恶满盈,必有一王兴起,面貌凶恶,能用双关的诈语。 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 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心里自高自大,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终却非因人手而灭亡。(但8:23-25)
这里“四国末时兴起的一王”,和前面“四角之中长出的小角”相对应,还是指教皇权。
教皇权“能用双关的诈语”,并且“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是预言了教皇权利用罗马帝国的政治权力,引入太阳神教的节期风俗进入教会的过程。
A. 引入星期日礼拜
8章小角预言为何从公绵羊玛代和波斯王开始,因为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传入罗马的崇拜太阳神的密特拉教,是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派生而出。太阳神密特拉被描述为”不可征服的神”或”青春不灭之神”而受到军人的青睐。基督信仰传入罗马当时,太阳神已晋升为罗马帝国和皇帝的守护神,成为罗马最具影响力的宗教。
一世纪从耶路撒冷兴起的初代基督教,传播到了以色列附近的小亚细亚地区,进而又传到了马其顿和罗马。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与罗马宗教的摩擦。罗马皇室非常讨厌信奉犹太教的犹太人。在持有多神教宗教观的罗马人眼中,根本无法理解信奉独一神耶和华的犹太人,因为犹太人以信仰为理由不顺从罗马的命令。但基督教也同样是只信奉耶稣为救主的独一神信仰,并且与犹太人相同,在第七天遵守安息日,因此罗马人把基督教看作犹太教的一个分支。所以无法避免遭受迫害的罗马教会信徒们,为了使人们认识到基督教与犹太教的不同而付出了努力,并在此过程中接受了罗马人遵守的星期日礼拜。
星期日(Sunday)是罗马密特拉(太阳神)教的太阳神崇拜日。罗马教会接受密特拉教遵守的星期日礼拜,是为了摆脱罗马人的逼迫。而并非是因为安息日变更的教义。但是这种礼拜日子变更,在信仰上是对新约节期的变更,是违反新约真理的行为。
在2世纪左右,接受星期日礼拜的,只是罗马教会和在其影响力范围之内的一部分教会而已。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东方教会,一直按圣经的教导遵守了第七日星期六安息日礼拜。但是,在公元313年,因君士坦丁皇帝颁布了承认所有宗教平等的《米兰敕令》,使基督教迎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君士坦丁在颁布米兰敕令以后,给圣职者各种特权并支援建设教会,实施了许多拥护基督教的政策。即便如此,但他并没有完全改信基督教。君士坦丁将基督与他最喜欢的太阳神密特拉视为同一个神,因此在他下达星期日修业令的时候,称星期日为尊严的太阳日。
直到他死为止仍持有”最高祭司长”,这罗马宗教界最高祭司长的职位。可以说,他是为了统一帝国的政治目的而选择了基督教。君士坦丁以这种思想为基础,此后宣布了星期日休业令。
所有法官、城市居民和工匠,在尊严的太阳日,都要休息…. 321年三月七日 君士坦丁敕令
基督教两千年史 海天书楼,152页
这就是太阳神崇拜日变身为基督教礼拜日的过程。在公元321年,颁布的星期日休业令,使罗马教会的地位更加巩固。以皇帝的权利使帝国的所有市民在星期日强制休息,导致原本遵守安息日的东方教会也不得不随从罗马教会的方式。虽然,想要守护真理的人们躲入沙漠和深山中生活,并持守了安息日礼拜。但是,却无法阻挡扩散到整个教会的星期日礼拜。如此开始的星期日礼拜一直延续至今。
早期罗马帝国基督徒遵守星期日礼拜,完全是因为被迫遵守星期日修业令,而并非出于变更安息日的圣经教义。这正应验了“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的预言。罗马天主教后来用一系列与星期日礼拜不相关的经文(林前16:2,徒20:7,启1:10)作为安息日变更为星期日的圣经教义依据,正应验了“能用双关的诈语”的预言。
B. 引入圣诞节
圣诞节(Christmas)是“基督(Christ)”和意味着礼拜的“弥撒(mass)”相结合的单词,是“基督的弥撒”的意思。众多教会虽然每年把圣诞节当作耶稣的诞生日来纪念,但事实上,初代教会当时没有圣诞节。圣诞节是那之后,过了数百年的4世纪才产生的。
公元前1世纪左右,从波斯的拜火教派生出来的密特拉教,进入到罗马之后成了“罗马的宗教”。密特拉教是相信太阳神密特拉的宗教。这太阳神密特拉的诞生日正是古代罗马日历上,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冬至日,即12月25日。
在354年左右,罗马教会开始遵守太阳的诞生日。吸纳了与耶稣诞生日完全无关的外邦神的诞生日,并将此制定为教会的教理。这是证明包括使徒们在内的初代教会圣徒中没有一人遵守过圣诞节。事实上在圣经中任何一处也没有记录有关圣诞节的内容。
像这样变得世俗化的基督徒们把圣经中没有明确告知的耶稣诞生日制定为太阳神诞生庆祝日12月25日,从而产生了圣诞节。相信太阳神的众多异教徒们虽然改信罗马天主教,事实上他们只是改变了一部分固有的思想,继续维持信仰生活。
16世纪以后从罗马天主教派生出的新教同样也继承了天主教的传统教理。所以直到现在都在使用着含有罗马天主教使用的“弥撒”包含在“Christmas”名称,并且一直遵守圣诞节“Christmas”。
天主教在太阳神的生日纪念耶稣诞生,这也应验了“能用双关的诈语”的预言。
C. 引入十字架
很多人认为的基督教的象征十字架原本是源于异教的偶像。是基督教还没产生的很早以前,就被外邦宗教使用为信仰的象征物。在使徒时代记录的新约圣经中,根本就没有把十字架视为教会的象征或设立的记录。使徒们反而排斥了偶像崇拜,并教导因崇拜偶像的人不义,不能承受上帝的国(林前6:9-10节)。尽管如此,十字架又是怎么明目张胆地进入到教会内并扎根了呢?
他领我到耶和华殿外院朝北的门口。谁知,在那里有妇女坐着,为搭模斯哭泣。……他又领我到耶和华殿的内院。谁知,在耶和华的殿门口、廊子和祭坛中间,约有二十五个人背向耶和华的殿,面向东方拜日头。(以西结书8:14,16 )
古巴比伦的风俗中,搭模斯是与太阳神偶像崇拜相关的神,并且影响到了犹太地区。如今教会使用的十字架,不是基督受难后才产生的信仰象征物,而是从古代巴比伦由来的。
在巴比伦为了崇拜搭模斯,引用了这名字的第一个字母“T”字作为宗教的象征物。后来这些传播到周边国家,在埃及或亚述等古代国家的遗迹中也发现了十字架。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十字架崇拜的风俗也一直持续下来。
在教会内使用十字架是从君士坦丁时代开始的。在君士坦丁皇帝公认基督教之前,教会受到了罗马帝国的逼迫。十字架作为处死圣徒们的工具来使用。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教会美化可怕的死刑工具十字架当作为基督教的象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实际上耶稣之后到君士坦丁时代为止,大约300年间,教会没有立过十字架。
但是,君士坦丁皇帝公认基督教之后,发生了变化。随着对基督教实行优待政策,教会迅速变得世俗化。腐败的罗马天主教指导者们,为了向异教徒进行更多传道的名义下,接受了异教的思想和象征物。十字架是其中之一。为了原本把十字架形象神圣化的改信宗教者们能想起耶稣在十字架上受刑的情形,而把十字架引进到教会内让人们去崇拜。
如此引进的异教的思想或象征物,随着岁月的流逝稳固地扎根在教会内,以至于信者们都认为这些是侍奉上帝的工具或基督教信仰的象征物。在公元431年教会内部引进了十字架,之后在教会房顶上也立了十字架。
把代表古巴比伦太阳神搭模斯的十字架符号,引入教会美化成纪念耶稣受难的符号加以崇拜,也应验了“能用双关的诈语”的预言。
总结:但以理书8章预言了源自波斯太阳神教的风俗如何借助小角教皇权,被引入教会从而废除和取代新约节期的过程。现今教会中充满了敬拜太阳神的异教风俗(星期天礼拜、圣诞节和十字架),正是应验了小角教皇权使用双关的诈语和权术达成诡计,废除新约节期(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的结果。
小角预言的最后结局,是“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终却非因人手而灭亡”。万君之君就是万王之王,是对再临耶稣的称谓(启17:14)。“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是预言教皇权要与再临耶稣传播的新约节期真理争战。“非因人手而灭亡”,是预言任何人都不能从天主教引入的太阳神崇拜的风俗中彻底走出来,小角教皇权最终只能因再临耶稣来恢复全部新约节期真理而灭亡。
思考题:
1.你对现今教会里存在的崇拜风俗的起源有何新的认知?
2.你是否确信但以理书中预言的小角就是指罗马天主教?